漢 洋 古 字 典 展 覽 目 錄

序  言


  澳門是一個中西文化相遇、撞撃、交融的地方,很自然地吸引了不少外來人士來澳聚居。來華的外國人士與漢人相處的時候,覺得有需要了解中國的語言、進而認識中國的風土人情,與此同時,也因為來華的傳教士需要瞭解、學習我國的文化和語言,以進行傳教工作,因此,漢語-外語字典、辭典應運而生。

  字典的性質因應不同的需求而有所區別,有些僅以溝通為主,以求對文字的理解及意譯;有些則以尋求知識為主,除了解釋字句之外,還以編纂百科全書的理念,注入大量中國文化歷史的信息;有些則以研究相關學科為主,以迎合讀者對特定範圍專業詞彙的需求。

  隨著讀者檢索文字習慣的不同及改變,字典的編纂者使用了不同的排序方法,部分按照中文字的部首來編排,有些則按照音序來進行檢索。由於我國幅員廣大,各地方言不一,因此除了正宗的官話之外,更出現了不同方言的漢外語字典。

  本展覽目錄主要介紹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初,40種漢語對外語及外語對漢語的古字典,全部藏於本館轄下民政總署大樓圖書館。展覽目錄的編排方式是按書名字順排列。當中歷史最悠久的館藏是傳教士馬禮遜(Robert Morrison)於1822年所編的“A dictionar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in three parts”第三部份“English and Chinese”;至於中葡字典,則以江沙維(Joaquim Gonçalves)於1833年所編的“漢洋合字彙”(Diccionario China-Portuguez)為最早。這些字典可分為雙語和三語。雙語字典有漢英(英漢)、漢法(法漢)、漢葡(葡漢)和拉丁語對漢語字典;三語字典有漢、法、拉丁語和英、漢、日兩類。漢語則分為官話(北京話)、廣東話和福州話。至於字典的編纂者,則由早期的外國人翻譯漢語,到後來逐漸有中國人加入翻譯外語,最終形成中西文化交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漢 洋 古 字 典 目 錄 》


返  回

Copyright 2006 澳門中央圖書館

建議使用IE6.0或以上, 最佳瀏覽度:1024x768 d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