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文學風景

問:書寫澳門歷史城區的文學性有甚麼作用?

答:澳門歷史城區,除了文化歷史的底蘊之外,亦有着豐盛的文學價值。不少世遺建築物,從歷史到外觀,自有其魅力,對之讚譽歌詠的學者文士,將這些世遺建築美態,融合於他們的作品中,流傳後世,讓世遺建築加添了文學性,是文化的延續,讓人們在歷史文化、建築美學的欣賞角度以外,亦可以文學的視野「掃描」世遺,更能加深對澳門歷史城區的認識。

問:書中提及一些西方建築在澳門的中文別名,例如聖奧斯定教堂叫「龍鬚廟」等,你如何看這些「澳門式命名法」的創意?

答:這種「澳門式命名法」顯示了中西文化在此間的融合,也表現了澳門人對西方事物的接納,並從實際的角度出發,以一個好記的名字取代複雜的教堂名稱,省卻語言表述上的麻煩。這種講究實際的做法,其實源於廣府人的特性,因過往移居到澳門的,以珠江三角洲一帶居民為主。

問:書中引述的詩句中,有些很有趣地反映了中國傳統眼光看西方事物,例如「一年兩度出觀音,大廟迎來旅若林」,用古詩生動描寫了聖母聖像出遊,這些文學作品有何獨特之處?

答:融西方事物於詩詞中,這類文學作品在清代開始得見,如清初吳歷的《墺中雜詠》,這些描繪西方事物的中國古典詩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時代的變遷,這些學者文士以詩歌記錄了當時的社會變化,述事抒情,除了是文學創作之外,亦是歷史記載,從另一角度呈現當時的生活面貌。

問:書中配以本地藝術家的插圖,這個合作是如何構思的?

答:由於這書是以文學與歷史作結合,若以照片作插圖,恐流於一般性,未能突出文學性,於是以繪畫作配合。文化局請來本地插圖作者梁倩瑜小姐為本書作插圖,構思以饒有深意的繪畫,述說世遺建築的文學與歷史,完全配合書中主題和風格,提升了此書的格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