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文学风景

问:书写澳门歷史城区的文学性有甚么作用?

答:澳门歷史城区,除了文化歷史的底蕴之外,亦有着丰盛的文学价值。不少世遗建筑物,从歷史到外观,自有其魅力,对之赞誉歌咏的学者文士,将这些世遗建筑美态,融合于他们的作品中,流传后世,让世遗建筑加添了文学性,是文化的延续,让人们在歷史文化、建筑美学的欣赏角度以外,亦可以文学的视野「扫描」世遗,更能加深对澳门歷史城区的认识。

问:书中提及一些西方建筑在澳门的中文别名,例如圣奥斯定教堂叫「龙鬚庙」等,你如何看这些「澳门式命名法」的创意?

答:这种「澳门式命名法」显示了中西文化在此间的融合,也表现了澳门人对西方事物的接纳,并从实际的角度出发,以一个好记的名字取代复杂的教堂名称,省却语言表述上的麻烦。这种讲究实际的做法,其实源于广府人的特性,因过往移居到澳门的,以珠江三角洲一带居民为主。

问:书中引述的诗句中,有些很有趣地反映了中国传统眼光看西方事物,例如「一年两度出观音,大庙迎来旅若林」,用古诗生动描写了圣母圣像出游,这些文学作品有何独特之处?

答:融西方事物于诗词中,这类文学作品在清代开始得见,如清初吴歷的《墺中杂咏》,这些描绘西方事物的中国古典诗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变迁,这些学者文士以诗歌记录了当时的社会变化,述事抒情,除了是文学创作之外,亦是歷史记载,从另一角度呈现当时的生活面貌。

问:书中配以本地艺术家的插图,这个合作是如何构思的?

答:由于这书是以文学与歷史作结合,若以照片作插图,恐流于一般性,未能突出文学性,于是以绘画作配合。文化局请来本地插图作者梁倩瑜小姐为本书作插图,构思以饶有深意的绘画,述说世遗建筑的文学与歷史,完全配合书中主题和风格,提升了此书的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