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中央圖書館120年

剛過去的2015年是澳門中央圖書館120周年,她見證了澳門超過一個世紀的文化變遷。踏入新一年,原民政總署圖書館及澳門中央圖書館完成整合,統一由文化局公共圖書館管理廳管理,形成完整的公共圖書館網絡。


//孔繁婷是圖書館資深的館員之一。

澳門中央圖書館120年大事記


1895
澳門國立利宵中學成立,附屬利宵中學的澳門國立圖書館對外開放。


1929
在市政廳(現民政總署大樓)內興建的圖書館完工。

1931
稱為「公共圖書館」。


1939
澳門公共圖書館擁有自己的規章制度。

1952
易名「澳門國立圖書館」。


1957
政府公佈按何東爵士遺囑設立何東圖書館。


1983
路環圖書館開幕。


1983
澳門國立圖書館(總館)開始設於荷蘭園現址,市政廳圖書館(現議事亭藏書樓)改設為分館。


1986
第一輛流動圖書車投入服務。


1988
望廈圖書館開幕。

1989
易名「中央圖書館」。


1991
青洲流動圖書館中心開幕。

1994
易名「澳門中央圖書館」。


1995
澳門中央圖書館獲頒授文化功績勳章。


2012
紅街市圖書館開幕。


2015
氹仔圖書館開幕。

在悠長的圖書館歷史中,澳門中央圖書館經過多次改革,今年改名為公共圖書館管理廳。圖書資源發展處處長孔繁婷在澳門中央圖書館服務近30年,是館內資深館員之一。她形容自己和圖書館的關係,有時比家人還要親密。

「書本像人一樣會老會病,都要悉心照顧,如有蟲蛀或發霉便得找圖書醫生─修復部門的專業同事為他們醫治。閱讀就像吃東西,不同人有不同口味,圖書館要因應讀者喜好、出版趨勢等選書。」言談間,她透露了圖書館與家庭的親密關係。

甚至旅行期間,孔繁婷都會探訪當地的圖書館和書店,了解其他圖書館的管理文化,例如加拿大的圖書館會把最舒適的空間留給讀者、新加坡的圖書館採用主動走向讀者的去櫃枱化服務模式、台灣的圖書館則較注重建築風格。

至於澳門的圖書館,她這樣介紹:「澳門有多間公共圖書館設在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物內,是「疊加文化」,在亞洲地區似乎不多;又會發掘不同社區的特色,把閱讀融合在居民的生活中,例如何東圖書館以文學藝術為主、氹仔圖書館則以兒童圖書為主。」

在圖書館服務的歲月中,她提到1999年之前,澳門中央圖書館的館藏多為葡文書籍,在回歸後陸續增加中文書。該館在澳門特區成立期間出版了《中葡關係四百五十年》圖書目錄,收錄了研究中葡關係的書籍、報章等書目資料,也標誌着圖書館邁向一個新的時期。

澳門中央圖書館經歷了不同年代,今年開始有新變化。孔繁婷認為,新的公共圖書館網絡整合了圖書資源,會有更大的服務空間。合併後17間圖書館的館藏將會互補不足,發揮每間館的特色。圖書館會因應社區發展、讀者需求來調整館藏,每間館都有特定的主題,讓讀者對每間館的功能有清晰概念,例如:以年長讀者居多的圖書館,會適當增加養生和保健的書籍;即將啟用的沙梨頭圖書館,主要會收集與電影相關的館藏。

未來,將有多間公共圖書館相繼落成和啟用。今年,公共圖書館管理廳會更換圖書館自動化系統,24小時圖書館服務亦會試營運。在集中資源的情況下,圖書館將會持續發展多元服務,滿足不同讀者的不同需要。


//澳門中央圖書館


//紅街市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