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詳情
2020年“4‧23全城共讀”
自發自主,一人閱讀!不限形式,讀出精彩!
由文化局與教育暨青年局聯合主辦、澳門大學及澳門圖書館暨資訊管理協會協辦的2020年“4‧23全城共讀”,以“自發自主,一人閱讀!不限形式,讀出精彩!”為口號,於4月期間透過線上方式向市民發放讀物推介的資訊,期望並呼籲各界市民於4月23日“世界閱讀日”當天打開書本,享受閱讀,分享快樂。
今屆“4‧23全城共讀”主要透過線上發佈形式,與市民一同分享閱讀的喜悅,並邀請文化局局長穆欣欣、教育暨青年局局長老柏生、退休人士朱琰、文化傳播大使吳一怡以及小學生蔡方毅擔任領讀人,透過影片分別向市民推介不同類型的心水圖書。同時,為鼓勵市民閱讀,尤其是在“世界閱讀日”打開書本,籌辦單位亦於線上發佈不同系列的好書推介,形式包括圖書館館藏圖書以及電子書,冀能讓市民從中找到喜歡的書籍,好好享受一個人的閱讀時光。
“4‧23全城共讀”影片 - 在“世界閱讀日”打開書本吧!
閱讀可以幫我探索自己,認識自我;
無論你是大朋友小朋友,或是銀髮一族,閱讀都讓你開拓眼界,豐富人生;
閱讀可以帶我走出課本,認識寬廣的世界;
閱讀可以令每個人保持學習的心,不亦說乎;
打開的書本,是擁抱的姿勢;閱讀是我們擁抱世界的方式。
對你來說,閱讀有著什麼意義呢?
今天是4月23日,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95年所訂定“世界閱讀日”。2020年“4‧23全城共讀”的5位領讀人,文化局局長穆欣欣、教育暨青年局局長老柏生、文化傳播大使學員吳一怡、退休人士朱琰以及小學生蔡方毅,希望透過影片呼籲大家打開書本,願大家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都可以好好享受一個人的閱讀時光,在繁忙緊湊的都市生活中找到一片可寧靜獨處的小天地。
自發自主,一人閱讀!不限形式,讀出精彩!
圖書推介:澳門故事
澳門,是我們的家,我們都愛著這片土地。
每時每刻,在每位生活在這裡的人身上所發生的每個故事,正譜寫著這座城市的面貌、人文風景。
經年累月,一桩一件,即使再微不足道,也是歲月的痕跡。
是次推介為大家挑選了六本相關題材的圖書,分別是:
- 《2018年度澳門文學作品選》,廖子馨、吳淑鈿、盧傑樺、黃坤堯 主編
《澳門文學作品選》已連續九年出版,為總結澳門的文學創作成果及保存資料,亦反映該年度文學創作面貌。作品集由澳門著名作家廖子馨、吳淑鈿、盧傑樺、黃坤堯選編自2018年期間,澳門作者發表於期刊上之中文作品,以精選為原則,分為“小說”、“散文”、“新詩”及“詩詞”四卷,以描寫和反思澳門本土風物面貌和社會現象為主,共收錄小說12篇、散文29篇、新詩20首及詩詞40首,作者共68位、文章總數101篇。
(部份內容撰自網上資源之內容簡介)
- 《文字裡的古早味:澳門作家的味蕾》,穆欣欣 主編
本書是剛好於澳門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創意城市網絡的“美食之都”之時推出,內容也是以美食為題。這是一本旅遊書?食評書?還是烹飪書?非也!書裡匯集30位澳門作者以食物入題,書寫他們心目中的味道,充分體現澳門作為世界“美食之都”的特色。
編者寫道:“在這個人人以‘吃貨’自居的年代,講‘吃貨’的故事,誰還能講得過作家?從鄉愁到舌尖、從舌尖到筆下,飲食文章從來好看……原汁原味,是我們對食物的要求,借食物尋找文字裡最本真的情感。”參與本書寫作的作者,有80多歲的前輩,也有80年代出生的年青文字創作人。他們用文字穿越了時光隧道,無論澳門還是內地,我們看到久遠歲月裡人們對食物的敬畏與渴望,來之不易的食物都自帶光環。
(部份內容撰自網上資源之內容簡介)
- 《拱廊與靈光:澳門的120個美好角落》,袁紹珊 著
本書結集了作者於2008至2016年間在媒體發表的關於澳門生活的專欄文章。在澳門那120個幽微角落或情感瞬間,或美好邪惡,或優雅粗糙,或混雜細碎,作者閒逛於大街小巷,穿梭於雨後的葡式碎石路和歐式拱廊,對成長之地入木三分的凝視、關注與透徹書寫,全面呈現出城市肌理、飲食文化、生活日常、花鳥蟲魚、表演節慶、流行癡迷等不為人知的面向。
本書試圖為高速變化的小城立此存照,調動讀者的觸感、味覺、嗅覺、聽覺、視覺,從中窺看城市秘而不宣的美,以及轉瞬即逝又過目難忘的動人靈光。
袁紹珊,出生於澳門。曾獲“美國亨利‧魯斯基金會華語詩歌獎”、“首屆人民文學之星詩歌大獎”、“淬劍詩歌獎”、“澳門文學獎”、“海子詩歌獎提名獎”等獎項。曾任美國佛蒙特創作中心駐村詩人、北極圈藝術駐村計劃之藝術家。擔任澳門首部原創室內歌劇《香山夢梅》作詞人。著作包括《太平盛世的形上流亡》、《Wonderland》、《愛的進化史》、《流民之歌》、《苦蓮子》、《裸體野餐》、《這裡》、《喧鬧的島嶼:台港澳三地文化筆記》。
(部份內容撰自網上資源之內容簡介)
- 《小城M大調》,楊穎虹 著
沒有什麼比一顆種子更能感受一片土地。一顆來自異鄉的種子,作者用她特有的舞步,書寫M城鮮為人知的節奏─沒有驚濤駭浪、沒有金碧輝煌、沒有松枯石爛……微風樣的筆觸,帶出了個人情感、城市發展、身份認同、天命運算等思辨。
全書由“春之舞曲”、“城市變奏”、“命運交響樂”、“搖籃曲”四個章節組成,分別是作者在M城不同的成長階段寫下的故事。“搖籃曲”是一系列充滿童趣的故事,是作者為人母後的作品,展現著一個中年女性溫柔的追求──脫下金光閃閃的外衣,我們還有童心。
楊穎虹,筆名“鏏而”、“羊豬老師”,致力教育、成長類的文字創作。多部短篇及中篇小說、散文、劇本獲“澳門文學獎”。創作兒童文學作品《開開心心在澳門》系列橋樑書,主編《小城大世界─澳門兒童文學精選》、《小城小故事─兒童故事精選》等。
(部份內容撰自網上資源之內容簡介)
- 《幸福來電》,陸奧雷 著
本書結集了作者15年來的小說創作作品,包括文學獎冠軍作品《逐夢者的天空》、被改編為微電影的《幸福來電》、《片段‧遇見》。全書分成“非常勵志”、“感情的事”、“故事容器”、“書寫我城”四個部分,系統呈現作者的寫作風格及創作主題,以愛情為隱喻,記錄了澳門回歸以來澳門人歷經的各種社會大小事,更反映澳門人在此期間的生活和思考方式上的改變。
陸奧雷,澳門“80後”創作人,文學涉足新詩、小說及散文創作,曾獲“澳門文學獎”多個獎項。著作包括《板樟堂的倒數聲》、《摩天輪的幻象生活》、《這一次,我一個人來到這裡》、《讓寧靜的西灣治療我的憂鬱》、《新世代生活誌:第一個五年》。
(部份內容撰自網上資源之內容簡介)
- 《文學風景─澳門歷史城區文學遊蹤》,彭海鈴 著
從明清到民國,從媽閣石刻詩到抗戰史詩,從釋跡刪、吳歷到二十世紀英國著名詩人奧登,謳歌澳門的中外作品不計其數。繞樑的音韻,皆蘊藏於澳門歷史城區的畫棟石柱、青磚浮繪之中。
本書是以“澳門歷史城區”的參觀路線為經,中外作者的文學作品為緯,圖文並茂地生動展現澳門世界文化遺產深厚的文學內涵,是第一部融會文學與史蹟的澳門歷史城區導賞書籍。
書內附有澳門歷史城區各景點的實景圖二維碼,掃描即可隨時隨地欣賞相關景點的360度實景圖。並由澳門插畫師梁倩瑜為本書作畫,呈現一幀幀文學風景。
彭海鈴,出生於澳門,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報章專欄作者,長年從事教學工作,喜於街巷中追溯沉澱的歲月,常從舊事裡尋訪流逝的芳華。著有《看風景的貓》、《食相─澳門飲食文化漫談》、《盧廉若公園與盧氏家族》(合著)、《牽蘿補屋》、《汪兆鏞與近代粵澳文化》、《道理還是自己的對》等。
(部份內容撰自網上資源之內容簡介)
書介影片 - 澳門的小城大夢
2020年“4‧23全城共讀”領讀人 文化局局長 穆欣欣
澳門,是一座擁有豐富文化底蘊的城市,也是我們那充滿煙火氣的家。有一群本地作家,為自己、為這片土地寫下一個個的小城故事,繪出一道道的城市風采。因講述而精彩,因記憶而傳承。
2020年“4‧23全城共讀”領讀人之一的文化局局長穆欣欣為大家介紹由她本人主編的《小城大夢──寫給孩子的澳門故事》。
本書收錄七位澳門作家及一位內地作家所著的兒童文學故事,主題包括澳門回歸、澳門世界遺產、粵劇、涼茶、舞醉龍、端午節及珠港澳大橋。通過故事的鋪陳,作家們把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串聯成人們熟悉的日常生活。書中主角更遊走於多處澳門人定必熟悉的地方街角,讓故事讀起來時更能貼近心靈。
2020年“4‧23全城共讀”邀請文化局局長穆欣欣、教育暨青年局局長老柏生、文化傳播大使學員吳一怡、退休人士朱琰以及小學生蔡方毅擔任領讀人,透過影片分別向大家介紹心水圖書。
自發自主,一人閱讀!不限形式,讀出精彩!
《小城大夢──寫給孩子的澳門故事》
圖書推介:正身修心
人生就像一場“拋豆袋”的遊戲,拋高,接住,或接不住。但無論如何,人們總是負重前進的。
如何真正做到喜歡、認同和信任自己?在俗世中守護赤子之心?修練身體也修練心靈?
或許,我們都需要一些鼓勵、提醒和方向。
是次推介為大家挑選了七本相關題材的圖書,分別是:
- 《得常咬菜根 即做百事成:菜根譚的處世智慧》,聖印 著
關於“菜根”,本書作者聖印法師引宋儒汪民所言:“得常咬菜根,即做百事成”。菜根者,即青菜的根,如蘿蔔、蕃薯、芋頭等粗食,咬得菜根,即表示能夠受艱難困苦,才會做成偉大事業。
《菜根譚》是大約300年前的著作,字句雖是片斷的,卻含義深遠,作者並非一宗一派的祖師,而是一個涉獵過道教、儒教,尤其是對佛教特別通達的人,所以他能引用各教的教義詞句,可說是一部徹研三教真理的結晶。作者不但把三教的思想化為己有,更把三教的道理平易地闡述出來,使人讀了咀嚼玩味,體會其中困苦艱辛的經驗、清冷淡泊的趣味,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力量,是修身處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
本書是透過聖印法師將《菜根譚》中的經典智慧與現實生活相結合,深入淺出地闡釋《菜根譚》的精華和應用。
(部份內容撰自電子資源或網上資源之內容)
- 《日日靜好:90歲精神科醫師教你恬淡慢活的幸福人生》,中村恒子 口述;奧田弘美 撰寫;賴詩韻 譯
本書作者中村垣子為日本行醫超過70年的90歲精神科醫師,在二戰的混亂時代成為精神科醫師,一邊養育兩個孩子,一邊擔任受僱醫師的工作。直到88歲時,她仍然一周六天全天工作,之後才減為一周四天全天工作。
中村醫師歷經二戰的烽火年代,見證日本自二戰以降從繁榮到樸實的發展。儘管時代不同、經濟環境不同,關於人的煩惱與問題,很多都是一樣的。她從豐富的人生閱歷和超過70年的精神醫療專業經驗中,提點我們面對自己、工作、生活、家庭、人際關係的生活哲學,幫助我們調適日常生活的各種壓力,37條處世哲學,日日靜好的處世智慧,教我們看見最真實的自己,學習活得更自在。
(部份內容撰自電子資源或網上資源之內容)
- 《沉思錄:世界名人、國家級領導人、各大企業領袖隨身書, 羅馬哲學家皇帝淬鍊一生的智慧經典》,馬可斯‧奧理略‧安東尼努斯 (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 著,柯宗佑 譯
這是一部影響西方文化2,000年的傳世經典, 作者馬可斯‧奧理略是西方歷史上少有的明君,西元180年逝世,名列古羅馬帝國“五賢帝”,素有“哲學家皇帝”的美譽。這位距今1,800年的曠世奇才於無意中給世人留下了的這一部《沉思錄》,是奧理略在位期間所撰寫的個人日記,集其畢生哲思之大成,記錄了他對人生最真實、深刻的思考。我們從而對於為人處世律己待人之道有所領悟。
奧理略執政當時,接連面臨外族入侵、部下背叛、洪水瘟疫,可說是天災人禍不斷。面對動盪的時局,為什麼奧理略能夠維持帝國榮光,而且始終不忘初衷,保有內心的平靜?
許多人生難題是亙古不變的,每個人都會遇到壞事、受到傷害,因此心生怨恨、痛苦與恐懼。然而,越是想要去對抗問題,我們就越難從痛苦中脫身。
奧理略認為,儘管我們無法控制外在的事物,我們卻能夠控制自己的心靈。只要善加磨練自己的智慧,不輕易迷失,心靈就會成為我們最強大的武器,幫助我們從容應對生命中的各種挑戰。
(部份內容撰自電子資源或網上資源之內容)
- 《勢不可當:化信心為行動的神奇力量》,力克‧胡哲 (Nick Vujicic) 著,彭蕙仙、沈怡 譯
電子書:https://bit.ly/3e4ccen
館藏:https://bit.ly/2Jo7OZE
作者力克‧胡哲(Nick Vujicic),出生時罹患海豹肢症,天生沒手沒腳,卻活出不受限的生命奇蹟。他是《紐約時報》暢銷作家、福音傳播者和激勵演說家,他獲得各國、各界領袖接見,也曾在哥倫比亞國會發表演說,除了常常在各國最大的場地如體育館、鬥牛場、表演廳或巨蛋舉辦演講會之外,也不斷造訪教會、學校、垃圾城、貧民窟、勒戒中心、監獄和紅燈區。至今已在全球43個國家舉辦超過2,000場演講。
這不是另一本講述力克生命故事的書,而是“如何化信心為行動,活出勢不可當的生命”的實用指南!
在本書中,他特別揭露自己這幾年不為人知的軟弱,例如讓他陷入憂鬱的財務危機、尋愛的徬徨,也分享了其他人的真實故事。他在行經低谷時逐漸發現了搏鬥的祕訣,終而吹響得勝的號角。所以,他要告訴你如何將信心化為行動,希望你也能像他和書中的眾多生命勇士一樣,活出美妙而豐盛的人生!
(部份內容撰自電子資源或網上資源之內容)
-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36則讓你有態度、不委屈,深諳世故卻不世故的世道智慧》,慕顏歌 著
電子書:https://bit.ly/2USPu17
館藏:https://bit.ly/2QZraIB
善良,是一種選擇,但善良不該等同妥協或吃虧。缺乏標準的善良,會為難自己,又慣縱了他人,就因為你很善良,底線應該更高,你當善良,且有力量。
本書收錄36段人生場景,層層剝開36種隱藏在內心深處的心理與生活真相。作者在這些情境中,或苦口婆心、或當頭棒喝,解析引導,讓我們看穿人際的困境,重拾力量,找到適切的出口。
作者慕顏歌是一位心理諮詢師,她以理性的學理知識,精準點出現代人內心期待良善,又在其中受到傷害的故事,寫出現代人內心的期待與人際糾葛。
(部份內容撰自電子資源或網上資源之內容)
- 《不思考的練習》,小池龍之介 著,何啟宏 譯
捨棄思考,善用五感,才能擁有真正的自在!
有多久沒有好好咀嚼白米的味道?沒有聽聽自己的聲音?沒有看看藍藍的天?沒有摸摸溪水的涼?
學習用“身體”感受,才是資訊爆炸時代最好的立命安身之道!
在我們一味鼓吹思考的同時,卻不知大腦其實是相當蠻橫的器官,喜歡強烈的刺激和負面的思考。就算我們想要停止,大腦也不會就這麼停下來。別再任由大腦碎碎唸,想太多、煩惱太多的你,需要重視五感的生活。
日本人氣僧侶小池龍之介提出“不思考的練習”,鼓勵你在說話、聆聽、觀看、書寫、飲食的過程中,追求心靈的平靜。沒有多餘的妄念,你會發現,幸福與自在,就在這行、住、坐、臥之間。
(部份內容撰自電子資源或網上資源之內容)
- 《城市修道者:暫停時間,尋找成功、快樂與平靜的幸福法則》,佩德蘭‧修賈 (Pedram Shojai) 著;游淑峰 譯
工作、為家人的付出,日復一日,耗盡了我們的能量。我們努力維繫健康、人際關係與人生目的,然而卻無法滿足我們真正所需。遁入山林禪修或許是個好方法,但對城市人來說卻太不實際。你不必退隱到深山寺廟來探索內在核心與平靜,佩德蘭•修賈將改變這一切。
本書列出現代人最核心的十項問題:“壓力”、“時間不足”、“缺乏動能”、“睡眠問題”、“停滯的生活型態”、“不健康的飲食”、“與大自然疏離”、“孤獨”、“金錢問題”,以及“缺乏意義與目的的人生”。每個篇章都以一個案例來說明,點出問題,並以獨特的思考方式來破解問題的形成原因。接下來,以城市修道者獨特的視角,提出結合東方古老智慧與西方現代應用的實際解決方案。
(部份內容撰自電子資源或網上資源之內容)
書介影片 - 人生就是一場自我修煉
2020年“4‧23全城共讀”領讀人 教育暨青年局局長 老柏生
人生本是一張白紙,經過成長及閱歷,歲月才在紙上寫下了故事,添上了色彩。每個人的人生藍圖或許各有不同,但能否活出心中的理想,離不開“態度”二字。在人生的修煉場,態度比能力更為重要,你的處世之道,決定你的人生。
2020年“4‧23全城共讀”領讀人之一的教育暨青年局局長老柏生,為大家介紹由明代洪應明所著的《菜根譚》。本書結合儒、道、佛三家的智慧,講述處世哲學、生活藝術、審美情趣等等。對於人的養性育德、正心修身,有著潛移默化的力量。
2020年“4‧23全城共讀”邀請文化局局長穆欣欣、教育暨青年局局長老柏生、文化傳播大使學員吳一怡、退休人士朱琰以及小學生蔡方毅擔任領讀人,透過影片分別向大家介紹心水圖書。
自發自主,一人閱讀!不限形式,讀出精彩!
《菜根譚》館藏:https://bit.ly/2WUMJ0V
圖書推介:兒童文學
插畫或可愛或感人,內容或天馬行空或貼近生活,兒童圖書就是這樣有趣又吸引!
家長陪同小孩閱讀,既能共渡親子時光,也能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遊歷書本中的大千世界!
成年人偶而靜下來,看看兒童圖書,重拾純真童心,也別有一番風味和體會。
是次推介為大家挑選了五本相關題材的圖書,分別是:
- 《甲蟲男孩》,M. G.里奧納(M. G. Leonard) 著,趙丕慧 譯
電子書:https://bit.ly/2VbAWJ1
館藏:https://bit.ly/2WIDocr
如果有一天,人類能和甲蟲溝通,世界將會變得怎樣呢?
身為科學家的爸爸離奇失踨了,13歲的男孩達克斯決心解開謎團。但就單憑他一個孩子,對尋人苦無頭緒。就在這個時候,達克斯找到了能與他並肩作戰的好夥伴們,聰明古怪的男孩柏托特、講義氣的大個頭女生薇吉妮亞,以及一隻神奇又善解人意的甲蟲!他們展開了一場非比尋常的正義冒險,等著他們的,會是什麼樣的陰謀與險境?
《甲蟲男孩》對甲蟲精細的敘述,配上恰到好處的情節安排,令人為之著迷。作者以獨特的視角,帶領讀者一瞥昆蟲世界。相關的科學知識都真實有據,以流暢的文學敘事手法、加上生動活潑的人物,巧妙揉入懸疑情節中,擄獲了讀者的心,跟著達克斯勇敢踏上一段充滿友情與親情的刺激冒險之旅。
這本融合冒險、懸疑和科學知識的作品,暢銷全球37國,囊括英美25個童書獎項,你可能會因而愛上甲蟲!
(部份內容撰自電子資源或網絡資料)
- 《特別女生薩哈拉》,愛絲梅‧拉吉‧柯德爾(Esmé Raji Codell) 著,陳水平 譯
或者大家身邊都曾經有這麼的一個同學:不做功課、不敢舉手發言也不愛學習。薩哈拉就是這樣的一個女孩,她被標籤為需要“特殊幫助”的問題學生,身邊的人都嘲笑她是“特別的薩哈拉”。
事實上,薩哈拉是因為父親的不告而別,才變得意志消沉。原本擁有寫作夢想的她,變得無心學習,還一度接受特殊教育的輔導甚至被留級。面對家庭變故、人際關係的挫折,以及成長的迷惘,單親女孩薩哈拉用高高的心牆把自己圍住了,不想走出來。然而,薩哈拉其實是一個熱愛閱讀、喜歡寫作的女孩,心中藏著一個遠大的寫作夢想。
新學期開始,薩哈拉遇到新來的波迪老師,這位特別的老師帶著光明走進了她的生命,將她身上的負面標籤轉化為特別的肯定,引領她踏上一段找回愛、勇氣與自信的神奇旅程!
(部份內容撰自電子資源或網絡資料)
- 《怪博士與妙博士》,林世仁 文,薛慧瑩 圖
電子書:https://bit.ly/2UPIKkF
館藏:https://bit.ly/3dsZRQA
晴天雨天隨你變的“天氣隨身包”,能微波食物還能烘衣服教英文的“萬能電梯”、一按鈕就能跟外星人交換東西的“天空交換器”、可以讓動物和人公平相處的“公平透視鏡”、想塑身?用“神奇橡皮擦”擦掉你的肥油吧……
這麼多神奇的法寶,到底是誰發明的呢?
原來是怪怪鎮的怪博士和妙妙城的妙博士,他們專門發明各種新奇的事物。
怪博士與妙博士各有擁護者,到底是怪博士的發明比較新?還是妙博士的發明比較妙?讓孩子在快樂的閱讀過程中,體驗想像力與創造力的威力吧!
本書作者為暢銷兒童文學作家林世仁,喜歡用新鮮的眼光來看這個老舊的世界,覺得生命就像一場神奇的大魔術,太陽底下永遠都有新鮮事。曾獲得多個大獎,包括:國語日報牧笛獎童話首獎、金鼎獎推薦獎、中國時報“開卷”年度最佳童書、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最佳童書,以及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童書。
(部份內容撰自電子資源或網絡資料)
- 《慌張先生》,賴馬 文圖
故事描述大樹村裡有位慌張先生,做事總是匆匆忙忙。這天,好戲要上演了,村民們早就準備好出門去看戲。只有慌張先生還在睡覺,等他一覺醒來,不得了!今天輪到他上場演戲啊,他怎麼忘了!
然而,慌張先生急急忙忙爬上舞台後卻發現……
誰家的小朋友也是慌張先生,或者慌張小姐呢?書上設計了很多可愛逗趣的動物村民,孩子們一定會喜歡,就讓孩子透過這本書體驗守時的重要性吧!
在本書作者賴馬的創作裡,每個看似幽默輕鬆的故事,其實結構嚴謹,不但務求合情合理,還要符合邏輯;每幅以巧妙手法佈局的畫面細節,都歷經反覆推敲、仔細經營。除了第一眼的驚嘆,更禁得起一讀再讀。每有新作都廣受喜愛,足以顯示賴馬在圖畫書世界的魅力。
(部份內容撰自電子資源或網絡資料)
- 《刺蝟的願望》,敦‧德勒根 (Toon Tellegen) 著,祖敷大輔 繪,林敏雅 譯
這是一個關於孤獨的故事,是一趟找尋自我和他人之間關連的旅程。
一隻總是想很多的刺蝟,是否能如願找到知心朋友?秋天即將結束的某一天,孤單的刺蝟心想:“如果我邀請動物們來家裡玩……”事實上,誰也沒被他邀請過。因為,他總是有著太多太多的擔心。
他從提筆寫邀請信時就開始擔心:“如果大家都不想來怎麼辦?如果全森林的動物都一起來了怎麼辦?如果他們把家裡弄得亂七八糟怎麼辦?如果我突然很想要獨處怎麼辦……”各種各樣的可能同時在刺蝟腦海中不斷浮現,滿心期待,卻很怕自己受傷害,也傷害了別人。
或許很多人也跟刺蝟一樣,有著太多的擔憂,害怕自己被這個世界討厭,害怕沒有人相伴。
那麼,請大家一起來拜訪刺蝟,你將了解“等待”也是一種愛的方式。
本書作者敦.德勒根是荷蘭著名的散文作家與詩人,榮獲多項荷蘭重要文學終身成就獎肯定,他的作品極為暢銷,在世界各國獲得許多獎項。
(部份內容撰自電子資源或網絡資料)
書介影片 - 讓想像力狂奔的童書
2020年“4‧23全城共讀”領讀人 小學生 蔡方毅
什麼是新奇有趣?也許小孩與大人的定義完全不同。
在小孩的世界裡,哪怕是日常再普通不過的事,都能問出“十萬個為什麼”!
而充滿童趣和想像力的童書,正是孩子課餘的最佳讀物。一本有趣的童書,可以激發孩子對閱讀的好奇心,引導孩子發揮無窮無盡的想像力。家長與孩子共讀,更是最美好的親子時光。
2020年“4‧23全城共讀”領讀人之一的蔡方毅,為大家介紹一套深受學生歡迎的幽默詼諧校園故事─《君偉上小學》。這系列作品由獲獎無數的人氣作家王淑芬及插畫家賴馬合力打造,內容情境包括由一年級到六年級的校園生活及小學生的童心童語,一定能引起小讀者的共鳴。
2020年“4‧23全城共讀”邀請文化局局長穆欣欣、教育暨青年局局長老柏生、文化傳播大使學員吳一怡、退休人士朱琰以及小學生蔡方毅擔任領讀人,透過影片分別向大家介紹心水圖書。
自發自主,一人閱讀!不限形式,讀出精彩!
館藏:《君偉上小學》
《一年級鮮事多》:http://bit.ly/2IRI5bB
《二年級問題多》:http://bit.ly/38WOPjh
《三年級花樣多》:http://bit.ly/2IY8ZOZ
《四年級煩惱多》:http://bit.ly/2Ua7Qt7
《五年級意見多》:http://bit.ly/2vw6LDE
《六年級怪事多》:http://bit.ly/3d5nJcV
圖書推介:推理/犯罪/懸疑小說
緊張的氣氛、燒腦的情節,讀者獨自一人透過指尖翻動著書本,從字裡行間掀開一宗宗案件的神秘面紗!
這類小說的魔力就在於,一旦開始閱讀,就會讓人忍不住的一頁頁看下去,只想跟著作者一起緝兇解密!
是次推介為大家挑選了六本相關題材的小說,分別是:
- 《沼澤王的女兒》,凱倫‧狄昂尼 (Karen Dionne) 著,王欣欣 譯
電子書:https://bit.ly/2wsayCq
館藏 (原文書):https://bit.ly/2UhCrWU
人要經過多少年才能放下心中最黑暗的祕密?這是一部以女性角度切入的犯罪故事。
主角赫蓮娜‧佩勒提爾有個疼愛她的丈夫和兩個漂亮的女兒,還有自己的生意。看似擁有幸福家庭的赫蓮娜,卻有著一段黑暗的秘密過往。
她的母親在14歲時被其父親綁架,並囚禁在沼澤中的一間偏僻小屋,跟外界隔絕。兩年後,赫蓮娜出生了,雖然父親偶有殘暴的行為,但年幼的她卻是深愛著、崇拜著父親。父親更教會她各種野外求生的技能,也在沼澤玩過無數次的追蹤遊戲。
在赫蓮娜12歲的那年,母親帶她逃了出來,父親被逮捕,判了無期徒刑。誰料20多年後,父親逃獄回到了那片沼澤。
儘管警察立刻出動搜捕,赫蓮娜卻深知除了她這位唯一的徒弟,根本沒人能在沼澤中戰勝神出鬼沒的“沼澤王”。就這樣,赫蓮娜為了守護自己的家人,在父親上門尋仇前,只好主動宣戰!
此書獲得多個榮耀,其中包括“巴瑞獎”2018年度最佳小說,國際犯罪作家協會“達許‧漢密特”年度最佳小說獎決選,更榮登多個國家與期刊雜誌的暢銷書榜與年度選書,並改編成同名電影。
(部份內容撰自電子資源或網絡資料)
- 《拉普拉斯的魔女》,東野圭吾 著,王蘊潔 譯
電子書:https://bit.ly/2Xkkusw
館藏:https://bit.ly/2y2noYi
這是日本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創作的長篇小說,作為挑戰自己30週年作家生涯紀念作,東野圭吾說過:“想摧毀自己以前寫的小說,於是,這部作品就此誕生。”
年輕少女羽原圓華,似乎有著能預測未來的不思議能力。某日,在一個溫泉區發生一則硫化氫中毒致死的事件,雖然疑點重重,少女曾在現場出現後便消失蹤影,但地球化學教授青江判定為非人為事件,最終以意外落幕。
此時,相隔茫遠的另一個溫泉區,卻發生了同樣的中毒致死事件,追查真相的青江再次遇上能力少女羽原圓華……
作品融合了科學、推理和人性,讓人忍不住一頁頁的看下去!
東野圭吾,1985年以第31屆江戶川亂步獎得獎作《放學後》出道。代表作有《放學後》、《秘密》、《白夜行》、《暗戀》、《信》、《嫌疑人X的獻身》等,多部作品被搬上螢幕。其中《嫌疑犯X的獻身》獲日本大眾文學最高獎項“直木獎”。
(部份內容撰自電子資源或網絡資料)
- 《別相信任何人》,S. J. 華森 (S. J. Watson) 著,顏湘如 譯
電子書:https://bit.ly/3bXUjvZ
館藏:https://bit.ly/2UhCBxu
有否想過,每一天起床,都忘記了昨天的我。這樣的人生,該如何走下去?
每天一覺醒來,主角克莉絲汀總睡在陌生的房間,身邊還躺著一個陌生的男人。看著鏡子裡的自己,只能看到一張陌生的臉,一張比自己的認知老了20歲的臉。
每天男人都重覆著耐心說明:我是你的丈夫班恩,你今年47歲,因20年前一宗嚴重車禍,讓你的記憶從此受損。她就像個孩子,關於她世界的一切,只能靠班恩一一告知。
接著,每天她都會收到陌生的奈許醫師來電,請她到衣櫥後方找出日記。翻開,發現“昨天的克莉絲汀”總會在睡前寫下昨天的事,用來提醒已失去記憶的“今天的克莉絲汀”。
然而,在這個不斷忘記,又不斷重建自己歷史的過程中,克莉絲汀從細節中發現丈夫和醫師的說法有所矛盾。
到底,哪個版本才是真的?哪個人才可以信任?
小說曾獲英國銀河圖書獎年度最佳犯罪小說、史全德評審獎、約翰.克雷西(新血)匕首獎等奬項,亦曾登上誠品翻譯文學榜Top10破145週、美國亞馬遜書店年度嚴選驚悚小說冠軍,以及博客來、誠品、金石堂年度翻譯文學總冠軍。
(部份內容撰自電子資源或網絡資料)
- 《雪人》,尤.奈斯博(Jo Nesbø) 著,林立仁 譯
小男孩半夜醒來,發現母親不知所蹤,卻見院子裡多了一個雪人。它圍著母親最心愛的圍巾,由黑色卵石組成的眼睛和嘴巴,在月光下閃爍。它彷彿微笑著、凝望著屋子。
一封署名“雪人”的匿名信,讓警察哈利.霍勒就近日連串發生的女性生失蹤案展開調查。
過去十多年來的失蹤案都有著驚人的共同點:案件都發生在初雪之後,失蹤者均為已婚且有小孩,現場都會發現一個雪人,而失蹤者卻從此人間蒸發。
事隔不久,第二宗女性失蹤案再次發生。但今次不同的是,警方發現了她的屍首……
而在越來越接近真相的過程中,哈利的前女友蘿凱亦身陷險境!
這是犯人對哈利發出的嘲笑還是挑戰?以雪人為記號的冷血殺人犯到底是誰?怎樣才能拯救蘿凱?
此書曾榮獲挪威書店業者大獎“年度最佳挪威小說”、挪威讀書俱樂部大獎,以及2012年都柏林文學獎初選入圍。
本書作者尤‧奈斯博 (Jo Nesbø),挪威小說作家,目前已就“哈利警探系列”出版了12部小說,《雪人》正是該系列中的其中一部作品。當中,於1997年出版的處女作《蝙蝠》,隨即嬴得玻璃鑰匙獎、年度北歐最佳犯罪小說等獎項,又於其後的寫作生涯,獲提名國際匕首獎及愛倫‧坡獎等國際文壇獎項。
(部份內容撰自電子資源或網絡資料)
- 《如果我們的世界消失了》,艾蜜莉‧孟德爾 (Emily St. John Mandel) 著,吳品儒 譯
電子書:https://bit.ly/3c1FGYo
館藏:https://bit.ly/3dwZfcz
故事從一個驚人的結局去展開──
在一個狂風暴雪的晚上,一位演員心臟病發,燦爛地在舞台上逝去。同一時間,致命的流感開始蔓延,醫院裡擠滿了病人,公路上堆滿了逃亡的車流,電力、網路陸續中斷,哀傷的主播在剩下的訊號畫面中,向觀眾揮手道別。
當我們失去所熟悉的世界與文明後,還能留得住什麼?
20年後,一群倖存的人組成“行者交響樂團”,徒步行走於新世界,在充滿凶險的路程中,懷著為世人呈獻美好事物的心,到剩下的小聚落巡迴演出莎士比亞的戲劇和音樂。
有一天,樂團路經一個神秘的小鎮,團員開始一個接一個地離奇失蹤,讓一直以來所堅持的信念,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作者以靈動的筆觸帶領著讀者穿梭於世界消失“之前”與“之後”,在黑暗中找到希望,也讓人思考當下所擁有的一切。
本書曾榮登《時代雜誌》、亞馬遜書店、《紐約時報》年度十大小說,勇奪英國亞瑟.克拉克小說獎、多倫多圖書獎、美國獨立書商年度榮譽獎,同時登上《歐普拉雜誌》、《華盛頓郵報》等超過30家媒體年度選書榜。
(部份內容撰自電子資源或網絡資料)
- 《蜘蛛網中的女孩》,大衛‧拉格朗茲 (David Lagercrantz) 著,顏湘如 譯
電子書:https://bit.ly/2RkWi5r
館藏:https://bit.ly/3bp6di6
某天深夜,《千禧年》記者布隆維斯特接到一通詭異的電話,收到聲稱擁有人工智慧科技的爆炸性消息。在趕往查證的路上,迎接他的是一個血淋淋的命案現場,而目睹整個事件的僅有目擊者,是一個不能說話和書寫,自閉卻擁有“照相記憶”的男孩。布隆維斯特只好向莎蘭德求助。
另一頭,正忙著駭客任務的莎蘭德,竟發現他們二人分別追查的事情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而最終的要點都落在男孩身上。
問題是:誰才能接近男孩那深沉無言卻滿載的心靈?
繼已故瑞典作者史迪格‧拉森分別於2005、2006和2007年出版的“千禧年三部曲”:《龍紋身的女孩》、《玩火的女孩》、《直搗蜂窩的女孩》後,作者大衛‧拉格朗茲於2015年,繼續以角色天才女駭客莎蘭德,出版第四部曲《蜘蛛網中的女孩》。
小說被《君子雜誌》評為2015年年度最佳驚悚小說之一,並入選2016 Petrona Award斯堪的納維亞年度最佳犯罪小說。被《瑞典每日新聞》譽為2015年度最大文化輸出,登上世界各地的暢銷書榜單,小說更被改編成同名電影。
(部份內容撰自電子資源或網絡資料)
書介影片 - 令人停不下來的推理小說
2020年“4‧23全城共讀”領讀人 退休人士 朱琰 Marisa
推理小說總帶著一種令人懾人的吸引力,而當中的曲折和懸念正是最引人入勝的。讀者從謎團展開這趟閱讀之旅,一路上不斷地抽絲剝繭,就像吃麻辣火鍋一樣,過癮得讓人停不下來!
2020年“4‧23全城共讀”領讀人之一的朱琰為大家介紹由“北歐犯罪小說天王”尤.奈斯博 (Jo Nesbo)所著的《The leopard》(中譯本《獵豹》)。
本書描述警探哈利調查連續殺人事件的驚險過程。哈利是一名落泊的警探,辦案手法十分激進。這位滿身缺點的英雄,正帶領著我們,一步步接近真相……
2020年“4‧23全城共讀”邀請文化局局長穆欣欣、教育暨青年局局長老柏生、文化傳播大使學員吳一怡、退休人士朱琰以及小學生蔡方毅擔任領讀人,透過影片分別向大家介紹心水圖書。
自發自主,一人閱讀!不限形式,讀出精彩!
《The leopard》(原文書)
《獵豹》(中譯本)
圖書推介:詩詞文學
詩詞,作為一種美麗又有力量的文學題材,時至今日仍有佳作不斷面世。
它可以反映社會面貌,也可以刻劃人性,充滿比喻和哲理,絕不僅限於風花雪月。
是次推介為大家挑選了七本相關題材的圖書,分別是:
- 《紀伯倫的詩》,卡里‧紀伯倫 (Kahlil Gibran) 著,徐翰林 譯
電子書:https://mcl.ebook.hyread.com.tw/bookDetail.jsp?id=102492
在阿拉伯現代文學史上,紀伯倫是一頁傳奇;在世界文學史上,紀伯倫的藝術風格也是獨樹一幟。作品融合了東西方心靈精髓,超越時空,成為人類永恆的箴言。《紀伯倫的詩》包括《先知》、《沙與沫》、《瘋人》、《流浪者》等作品,它代表了紀伯倫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用英文所寫的作品。
《先知》是紀伯倫巔峰之作,一經出版就轟動了全世界,譯文多達50幾種語言,它富於音韻之美的文字,宛如天籟之音,傳達出人生的真理,讓所有困頓彷徨的人們,得到慰藉與鼓舞;
《瘋人》是紀伯倫用英語寫的第一部最具諷刺性、思想最深刻的作品。書中一篇篇語言優美、含義深刻的寓言,頌揚了真善美,鞭撻了虛偽、懶惰與怯懦。字裡行間裡滲透著詩人對社會和自身全新的認知!
《沙與沫》是的一部格言集,字數不多,長短不一,短的只有一句,長的有十幾句,但句句都充滿了詩情和哲理,闡明他對人生、愛情、藝術與生死等重大問題的理解。
《流浪者》是紀伯倫晚期的作品,同樣是通過一則則寓言故事,描述了形形色色的生活,猶如一位白髮蒼蒼的長者在向年輕人傾訴自己的心聲。
(部份內容撰自電子資源或網絡資料)
- 《聖摩爾的黃昏:胡爾泰詩集》,胡爾泰 著
電子書:https://mcl.ebook.hyread.com.tw/bookDetail.jsp?id=82012
館藏:https://bit.ly/2WHEqp2
詩集收錄了作者從2009 - 2013年的詩作,以“荒謬”和“命運”為主軸。作者以敏銳的眼光、靈慧的心思和如椽的文筆,書寫人性和社會百態,令人耳目一新,心靈亦為之震顫。
胡爾泰,本名胡其德,1951年生於台灣台南,素有詩壇“文字遊俠”之稱譽,詩集中常以歷史傷痕、鄉土情懷、逍遙狂想、樂園意識、美感追尋、異國旅遊為主,表現出深厚的歷史感與人文關懷。
(部份內容撰自電子資源或網絡資料)
- 《詩想:看見邊緣世界的戰爭、種族、風土》,希米露 著
電子書:https://mcl.ebook.hyread.com.tw/bookDetail.jsp?id=83284
館藏:https://bit.ly/3bqB8dP
閱讀本書,彷彿看三篇動人的小說。書中談到的三首詩選精選自尼日利亞、印度和庫德爾族知名詩人的代表作品;涉及國家與族裔、膚色與種族、市集與文創、戰爭與和平等。隨著每首詩,悠遊於不同的文化與歷史,跟著詩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思索世界議題。
第一位詩人是庫德斯坦的秋曼.哈帝 (Choman Hardi),她的詩集就是戰地人生的縮影,透過其詩作看見庫德爾族人戰亂中的離散、初戀、人生方向的取捨抉擇,以及如何重建家國的堅毅。
第二位詩人是尼日利亞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渥雷.索因卡 (Wole Soyinka),以理性有禮又機智幽默的方式,帶領我們思考種族歧視的問題。
第三位詩人是印度的莎拉金妮.奈都 (Sarojini Naidu),以仿若歌謠的詩句描述20世紀初的海德拉巴市集,引領讀者深入印度多樣風土與文化。
(部份內容撰自電子資源或網絡資料)
- 《南灣唱情》,胡曉風 著
《南灣唱情》為作者胡曉風先生從1980年至2003年於澳門報章的專欄輯錄,真實地反映澳門20多年的社會生活,見證澳門不同時期的重要變化,不僅是澳門人的集體回憶,更為澳門的社會研究提供寶貴材料,極具欣賞和參考價值。
胡曉風,少年時赴南洋謀生,僑居印尼等地數十年,1960年代從事華文報新聞工作。1980年代移居澳門,曾為《澳門脈搏》周刊的主編、《大眾之翼》航空雜誌執行編輯、《湖畔》文藝季刊主編。並在多家報刊撰寫專欄,其中以古典詩詞為主,輔以簡短雜文的專欄“濠江小唱”及“南灣唱情”,文筆優雅辛辣兼備,內容廣泛,評論深入,刊登時間跨度長,其以新聞題材入詩為華文報章少有,影響較大。本書即以此二專欄為主,收錄詩文近3,000篇。
(部份內容撰自網絡資料)
- 《詩像澳門》,安千民 (António Mil-Homens) 著,徐彩燕、Luís Siva 譯
為推動澳門中葡文學交流,由澳門文化局出版“中葡文學叢書”系列作品《詩像澳門》(Poemografia de Macau、 Macao Poemography),詩集以一書三語(中、葡、英文)出版。
作者安千民(António Mil-Homens),是澳門著名攝影師及詩人,生於里斯本,現居澳門。本詩集包含50首詩人描寫澳門風貌的詩作,當中紀錄了許多詩人瞬間的感觸,以及留在心上不可磨滅的澳門印記。集內另收錄30張由作者親自拍攝的澳門照片,以視覺形式詮釋他對澳門的體驗和感受,讓讀者更能體會到詩人對這片接納他的土地的萬千思緒。
(部份內容撰自網絡資料)
- 《日子過得空白一點也不錯:邢悅三行詩》,邢悅 著
一百首三行詩,一百次未知又剛剛發生的當下。從2014年秋冬開始,作者以近乎日記式的寫作,記錄起居、工作、愛情、家庭、旅行、散步,剎那的,暖感的私密情話。
《日子過得空白一點也不錯》是澳門年輕詩人邢悅的第四本詩集,寫的是經過沉澱與捕捉的現代生活,詩意是漏網之魚,簡約的詩句,帶給讀者心靈的慰藉,茶般的暖感。
邢悅,本名莫羲世,曾獲第11屆澳門文學獎散文組亞軍(2016)。擅寫瘦金體書法,多次入選“全澳書畫聯展”及“澳門視覺藝術年展”,曾獲澳門文化局“2008視覺藝術年展”年度“十佳”。著有個人詩集:《輕度流亡》、《記事詩》、《被確定的事》等。
(部份內容撰自網絡資料)
- 《燕燕于飛》,洛書 著
十年的時間有多長?十年可以成就多少人與事?澳門年輕詩人洛書,用十年的時間,寫的是一個關於飛翔的故事,一個關於蛹蛻變成蝶的故事,它屬於個人,也屬於大家,因為我們同是求而不得啊,而只有堅持和信念,才能成就最後的求而得。
洛書,本名黃燕燕,屢次在澳門文學獎詩歌組、散文組和小說組獲獎,並曾在粵港澳詩詞創作比賽中獲得優秀獎。
(部份內容撰自網絡資料)
書介影片 - 用詩詞訴說一座小城的故事
2020年“4‧23全城共讀”領讀人 文化傳播大使 吳一怡
中國的古典詩詞有一種含蓄蘊藉的美感,以一首小詩涵蓋一座小城的百年歷史文化,讀起來一點也不傷神,反而朗朗上口,歷久不衰。
2020年“4‧23全城共讀”領讀人之一的文化傳播大使 吳一怡為大家介紹由澳門歷史文化研究領域的知名學者章文欽所著的《澳門詩詞箋注》。
《澳門詩詞箋注》分三卷:明清卷、晚清卷、民國卷,涵蓋湯顯祖、吳歷等,百位不同時期詩人的作品,反映不同時期的澳門風情畫,如自然風景、人情風俗、中西文化交流、澳門與祖國的關係等,尋訪400多年來澳門歷史發展的足跡。
此書結合文學和史學,以“一詩一故事”的方式說故事。有別於一般的歷史書和詩歌集,解讀澳門方法十分有趣,讓讀者閱讀時,有如觀看一系列以澳門為題的微電影,最獨特之處在於掌鏡的導演是詩人,他們擅於結合個人的生命經歷,以充滿美感和人情味的角度,捕捉澳門民情,風俗和美景。
2020年“4‧23全城共讀”邀請文化局局長穆欣欣、教育暨青年局局長老柏生、文化傳播大使學員吳一怡、退休人士朱琰以及小學生蔡方毅擔任領讀人,透過影片分別向大家介紹心水圖書。
館藏:
《澳門詩詞箋注》